《臺南文化》第九卷第一期 (103)
1966年以後 (103)
單件 (102)
合集 (1)
臺南市 (103)
作者:臺南市文獻委員會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臺南文化 第九卷第一期 臺南市文獻委員會發行 封面圖:澎湖蔡進士廷蘭像 像全幅縱二十二公分,橫二十九˙二公分,有孝廉呂世宜題辭。像的本身高一六˙六公分,寬約九˙五公分,端重而有神。畫幅惜在裝裱時變形而...
作者:臺南市文獻委員會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臺南文化 第九卷 第一期 目錄 海嶠偶錄(下) 連景初 著 百招堂與超峯寺 一 祭七星娘娘 一 臺灣的中元節 二 慶讚中元 三 人鬼聯歡慶中元 四 盂蘭盆會竹枝詞 四 鹿耳門寄普 五 臺南的中秋 五 ...
作者:連景初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臺南市在清末時有四協百招堂的民間進香團,四協即七娘境、枋橋頭、嶺前街、嶺後街(今中區中山路、民權路、建國路一帶),「百招堂」初意係招集百人,前往大崗山的超峰寺進香。現百招堂已定本月廿四日往大崗山超峰寺...
作者:連景初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臺灣在昔年,每逢七夕,家庭中的未婚少女,備針線花粉瓜果等祭品,設香案庭中,致祭織女皇,名為「乞巧會」,向天孫乞援女紅之巧,且於庭中納涼,翹首銀漢,看雙星相會,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,無疑是我國富羅曼色彩的...
作者:連景初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臺灣的中元節 連 景初 連臺演戲肉山酒海 在民間一年的行事中,上元節(元宵)是人們歡娛的節日,火樹銀花,燈光如晝,賞心樂事,笙歌處處。可是臺灣的元宵節,除臺北市有賽花燈,較為熱鬧外,其他各地,...
作者:連景初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臺省三百年來,舊曆七月盛行普渡,往時自七月初一開鬼門關至三十日關鬼門,各廟境街坊,幾日日有人普渡,現已遵從政府改善民俗規定,將普渡集中在七月十五中元節日舉行。 臺南年來尚保有古風,七月十五日以前,各廟...
作者:連景初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在一年的歲時行事中,中元節是鬼節,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會。本省風格,盂蘭盆會時須設壇禮醮,延僧登壇說法,施食以祀無嗣的餓鬼,謂之普渡,即佛家目蓮救母故事的濫觴。本省中元節的盂蘭盆會奢侈鋪張的情形,...
作者:連景初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南通徐宗幹,清道光二十八年任臺灣巡道,居臺數載,有盂蘭盆會竹枝詞十首,近臺南市文獻委員會於西區安興里顏木林氏處,得一手抄本,內抄有徐巡道此項竹枝詞,原詩對臺灣盂蘭盆會的鋪張情形,多所諷勸,足為今日提倡...
作者:連景初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臺南北線尾鹿耳門港口媽祖宮,建於清康熙年間,黃淑璥(玉圃)康熙六十一年繪臺灣古地圖中,鹿耳門汛前,即繪有媽祖宮,此媽祖宮離海岸原有十數丈遠,道光年間,有一次大水災,竟為洪流所沖沒,據該處故老相傳,一日...
作者:連景初
期刊出處:臺南文化
日期:1969-03-31
全文內容: 「碧天雲淨水烟微,砧杵無聲一鏡飛,畫餅香中人盡醉,嫦娥親見奪元歸。」這是清乾隆時巡臺御史張湄的中秋詩,原註謂:「中秋夜士子飲博達旦,製大餅以象月,硃書元字,擲四紅者得之,取秋闈佳兆也!」這是過去科舉時...
選擇收藏夾